1月10日,隨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,一場別開生面的年貨聚會正在5640次列車上進行。據悉,5640次列車是一輛穿行在貴陽至玉屏縣間的公益慢火車,它串聯起了沿途100多個少數民族苗侗村寨,以這種特殊的方式,將年貨集市搬上火車,旨在讓每個人都能感受火車“轟隆”鳴笛聲下所隱藏的暖心暖意。
把扶貧攻堅的“潤物之雨”下到田間鄉里。5640次列車所穿行的苗鄉侗寨,處于相對落后的深山中,在這里購物不便,出行不便。而早在平時,5640次列車便積極承擔起“移動集市”的任務。一旦你踏上火車,沒過多久,就能聽見乘務人員通過雙語(普通話、當地方言),幫忙售賣乘客們的各種瓜果蔬菜、雞鴨牲畜。而這次的年貨聚會,更是讓我們看見了鐵路部門貫徹“扶貧攻堅”政策的擔當。一方面,鐵路部門聯系當地村民,組織了這次集中聚會,為村民解決了農產品堆積的后顧之憂;另一方面,鐵路部門也客串了一把第三方“見證人”,保證了年貨交易的公平公正,總之,隨著5640次列車的快速穿行,這場扶貧攻堅的“潤物之雨”必將下到“貴玉地區”的每個田間鄉里。
讓包容團結的“溫暖陽光”灑入車廂人群。在這場聚會上,苗侗兩族的人民,都穿上了特色的民族服裝,分發年味貼紙、福畫,與車上的乘客們積極互動,載歌載舞,在歡聲笑語中傳播傳統民族文化。特色的侗族戲劇,苗族銅鼓舞,以及融合現代文化的歌唱、情景劇表演應有盡有。而最具特色,還是在這些“手工大師”手中傳承的非遺文化。那些栩栩如生的手工藝品,頗具特色的苗、侗傳統服飾,都讓人印象深刻難忘。5640次列車,也成為了各民族間包容團結的紐帶,而這種文化交融、觸碰下形成的“溫暖陽光”,正“有聲有形”悄悄灑落至每節車廂。
用專業負責的“友人團隊”守護旅途順利。無論是使用雙語播報的乘務員,還是在背后積極聯系,溝通策劃的鐵路部門,亦或是那些在這些深山小站里堅守的工作人員,都值得我們尊敬。他們用自己的堅守,去努力打通流存于在苗鄉侗寨中所留存的一座座“窮困”高山。而在2019年,在當地鐵路部門的協同努力下,5640次列車也終于升級為“空調車”,這意味著車上的乘客們再也不用忍受酷暑和寒冬的折磨。而在未來,相信在“鐵路友人”的保障下,乘客朋友們也將以更加舒適的方式享受活躍于列車車廂上。
“暖”之一字拆開來“有潤雨”、“有陽光”、“有友人”,唯有守望一方土地,方能沐浴一抹暖陽。而今的5640列車,已經跟隨貴州鐵路的發展,走過了半世紀之久,而在未來,5640次列車也會在這條線路上,以“溫暖”的姿態,串聯起各個村寨,繼續散發自己的光芒。(董俊陽 易超)